祝云早早开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约稿请带要求和预算。
评论不一定回复。

论“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之断句

原句出自姚鼐《登泰山记》:“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一)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从1952年人教版课本开始就这样标点。


(二)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

这是1995年左右顾随先生提出的,顾认为汶水、徂徕在泰山南边,必须“南望”。


第一个版本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望晚日照城郭”这句读起来不完整,像个残句,应该像常见的用法“北望”“东望”“远望”“南望”,而且姚鼐从泰安而来,登顶之后望汶、徂,确为南望——亦有学者认为“望”字单用可统领后面两句,颇具气势(但我觉得这也不是骈句,后面没什么气势)。

另一个问题是“明烛天南”逻辑不通——先说“烛天”,是个常见用法,喻地面某物将天空照亮,可以说灯火烛天、雪光烛光、剑光烛天。苍山负雪,雪之明可烛天,但为何照亮的是“天南”?那一大片雪东西北面都照不着呗,“南”这个字到底放前还是放后很重要。


第二个版本最大的问题是,这样非对仗不押韵的两个七字句,跟整篇文章的风格很不搭,我没有读过多少桐城派的文章,但既然是写古文的,突然出来这么两句,是很突兀。


山上的雪到底是照亮了天空,还是天南,是望,还是南望,望晚还是晚日?

最新的一篇相关论文是2023年的,作者通过一番论证,最后同意了顾随先生的观点。


中和一下的话,我更倾向于:

“及既上,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不四不七的,读起来就像泰山的台阶一样磕绊,但表意相对清晰。


更大胆一些,本学术新星堂堂出列: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我觉得这个节奏读起来很好啊,而且能够处理掉“南”的问题——

苍山因载雪而明亮,“烛天南望”就是“南望烛天”,倒装一下怎么啦,南望被这大雪照亮的天空(天空既被雪照亮了,又不是只照亮了南边,而是人的视线在移动),紧接着视线又由天空转向被晚日照耀着的城郭。


突然倒装也很怪,我现在还是觉得“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更合适。

评论(53)

热度(2593)

  1. 共25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