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云早早开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红心+蓝手=线上可商

可自行裁剪

发发上周做的底图

红心+蓝手=线上可商

叶雍,字子肃,是徐渭的一位好友,在戚继光幕中。

模糊记得徐渭有位朋友,是陈第还是戚继光幕里的,有一年在赴幕府的途中,毙于风雪。遂感慨原来人生并无青云路,只有这样消磨人的风雪路。

今天检索发现,大概是我记错了吧,并没有风雪这样的细节,只有一首《子肃再赴戚总戎所,未至,死于都下》——

叶雍,字子肃,是徐渭年轻时的好友,应是文长在跟从季本学习的时候结识的。骆玉明称其“一生为幕僚,生活清贫,患病在乡,应戚继光之招,迫于生计抱病北赴蓟州,徐渭曾有诗送行,不料中途竟死在北京。”

叶雍应是一直跟着戚继光辗转各地,他再赴闽幕时,徐渭送别诗云“我昔曾操记室文,君今又作幕中宾。”

赴三团营,当时叶雍病喘,众人都劝他不宜前往,徐渭写诗宽慰之,并提到戚总兵是其旧主。

叶雍最后一次再赴戚幕时,中途死在京城,徐渭有祭诗,与他颇有同病相怜之感:“共拟归来作生计,不堪老去哭相知”“共怜踪迹随萍梗”


他还有在吴地游学的经历:沈錬跟徐渭、叶雍同为好友,有《送叶子肃文学游广陵》,说他是“君仗才名客吴地,好迎春律向江都。”


与叶雍相关的最有名的文章是徐渭为其所作《叶子肃诗序》,文长在序中反对一味剽窃模拟,称赞叶子肃之诗真情流露,言语无拘,“盖所谓出于己之所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也。”



几百年后的我,籍籍无名的我,走在高天和长风下,满心都是市侩琐事,看着落叶和飞鸟,忽然想到文以载道,想到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愧于才识浅薄,感慨自己的平庸无趣,在这样的瞬间,想到几百年前死于谋生路上的另一个文人。

《戒庵老人漫笔》

*祭功臣庙,要用馒头一藏(即5048个),祭祀完毕后送给工部匠人作饭。

*宫女用纸做护领,一日一换,江西玉山县贡。

*南京旧制,木犀花(桂花?)开时要用来做饼,设置了五百名拣花舍人。

*国初讳用“元字”,故有“洪武原年”。

发现了一个大反派——晋王朱济熿,完全是小说里的反派王爷设定哎。


第一章——嫉父妒兄,庶子封王!

济熿是晋王第三子,自幼就因为性情狠戾而不得父亲喜爱。其父薨后,世子济熺嗣位,济熿获封平阳王。他一直记恨父兄,就到处构陷济熺有罪,破坏其风评长达八年之久,朝廷竟免济熺及其子为庶人,封济熿为晋王。


第二章——毒杀嫡母,逼占父妾,密室囚禁虐待兄长十年。


第三章——造反!

阴蓄死士,擅开朝廷仓库,私造兵器,操练兵马,发现有人要告发他,便“毒以淫刑,戮及一家”,最后勾结朱高煦造反了。


结局居然是被废为庶人,送到凤阳守皇陵,家人侍从也都被送去凤阳了。宣德人还蛮好的……